熱門文章
如何創造最有利潤的購物型態?行為科學這麼說
發表時間:2025-05-12 點閱:417
大部份的人把品牌等同於LOGO、產品或服務;除此之外,還可能想到行銷活動或廣告文案,例如社群媒體動態跳出的定向廣告。基本上這就是人們對於品牌的理解,但這種觀點實在過於狹隘。品牌是所有與之相關的事物,不只是產品或LOGO,而是大腦因為這個品牌所建立起的一切連結,包括哪些人為這間品牌工作、哪些消費者使用這個品牌,以及這個品牌讓人想起的各種圖像、想法和記憶。簡而言之:人們是透過聯想而認識品牌。
不論是什麼品牌,你需要從更宏大的角度來思考,不能只看眼前,否則品牌將永遠又小又受限,與你應該瞄準的目標背道而馳:你要做大做滿。或者套用行為科學的術語來說,你需要顯著性(salience),也就是在所有的選擇中脫穎而出的能力。人們的大腦天天隨時隨地被無數的選擇轟炸,你的品牌能否吸引注意力,最終被選中,顯著性是主要的決定因素。
顯著性源自大量的聯想,範圍遠超過精心設計的LOGO或炫目的廣告。這些聯想必須涉及人們真正關心的事物,並對他們當下或過去的生活具有意義。此外,你要能引發極為大量的聯想,藉由非常多的連結點產生強大的力量,讓目標受眾選擇你的品牌時,不會有絲毫遲疑。當你的品牌擁有如此大量的正面聯想,便能在腦中製造出更大的實體足跡,帶來我所說的直覺品牌偏好(instinctive brand preference)。
直覺品牌偏好是自動化、重複性的購買行為。人們把你的品牌當成「首選」,想也不想便一次次購買,有如自動導航。舉例來說,在超市裡,這種自動導航的購買行為,代表顧客每次走到貨架,總是拿走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、高露潔或克瑞斯(Crest)牙膏,或者尋找黑豆罐子上的戈雅牌(Goya)標誌,就好像看不見其他選項一樣。
顧客內心完全不需要有絲毫掙扎,就能做出決定。當然,他們也不會拿你的產品去和其他產品做比較,而是會直接順手拿起,把你家的水、你家的豆子放進購物車。
摩根.席瑪克(Morgan Seamark)是觸發點公司的總經理,之前曾在漢威士媒體(Havas)與BBDO廣告公司擔任高階主管,他指出,人們這麼做的時候根本連想都沒有想,幾乎可說是「像夢遊一樣購物」。
這是最有利潤的購買型態,因為幾乎不需要提供任何的誘因、促銷或其他的行銷支持。優惠券與折扣等促銷活動,成本都很高,而且很少有長期的好處,甚至根本沒有。當然,它們能帶來短期的銷售成長,但這些誘因對品牌的長期發展來講,幾乎毫無助益,你基本上是在試圖購買消費者的忠誠度。
直覺品牌偏好則不一樣。它是以有機的方式培養真正的忠誠度,能與你的受眾在潛意識與直覺的層面建立連結。直覺品牌偏好不限於特定的產品或服務,它也可以套用在你最愛看的電視節目、決定投票給哪一黨、接受新創公司的商業點子或提案,或是選擇定居在哪個城鎮或區域。
精通此道的品牌透過創造龐大的生態系,觸及民眾生活中的多個面向,因此禁得起時間的考驗。舉例來說,Nike是人們的首選運動品牌,因為相較於其他運動品牌,Nike擁有更多接觸點(touchpoint),能讓人聯想到堅持、恆毅力、流行,尤其還與成功緊密連結,因而在消費者的大腦中有龐大的神經網絡。
Nike與140個體育聯盟和組織簽有650項贊助協議,在所有想得到與想不到的地方,它的打勾符號無處不在。當然,這個勾勾出現在振奮人心的運動員和體育隊伍的運動鞋、棒球帽、運動衫與制服上,數量超越其他品牌;但除此之外,由於Nike也成了國際時尚品牌,合作對象包括迪奧(Dior)的藝術總監金.瓊斯(Kim Jones)和Comme des Garçons的創辦人川久保玲,因此它的打勾LOGO也出現在高級的時裝秀之中。
此外,Nike還安排尋寶人士使用專屬的app,找出限量版運動鞋,吸引各年齡層最死忠的球鞋收藏者。Nike也在各地的博物館,例如邁阿密的盧貝爾博物館(Rubell Museum),舉辦以自家鞋款為主題的設計師展覽──在這種時刻,Nike的勾勾總是放在最顯眼的位置。
►►本文摘自:《大腦喜歡這樣行銷》